紫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紫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
紫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
念珠根黄芩的功效与作用

【拼音名】niàn zhū gēn huánɡ qín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食珠根黄芩的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utellaria moniliorrhiza kom.
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挖,洗净,泥土杂质,晒干或鲜用。
【原形态】念珠根黄芩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根状芭多横走,白色,串珠状,由径达6mm肥大的节间所组成。茎高20-36cm,仅节上疏被白色疏柔毛,其余部分无毛,带紫色。茎高20-36cm,仅节上疏被白色疏柔毛,其余部分无毛,带紫色。叶柄长1.5-4m;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,长0.8-2.3cm,宽0.3-1.3cm;先端锐尖至钝头,基部圆形至浅心形;上面无毛,下面沿脉上被极疏柔毛,密生腺点。花少数,单生于茎上部叶腋内;花梗长约4mm,下部1/3外具成对的线形小苞片;花萼长3-4mm,盾片高1mm,果时均略增大;花冠蓝色,长3.2cm,花冠筒基部前方浅囊状膨大,冠檐二唇形,上唇灰状,内凹,下唇中裂片近圆形;雄蕊4,二强;花盘前方隆起;子房4裂/裂片等在。小坚果椭圆球形,淡褐色,具瘤突。花期7-8月,果期9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生于草丛、池沼及碎石滩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。
【性味】味苦;性寒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;解毒;止血;安胎。主高热烦渴;肺热咳嗽;热毒泻痢;血热吐衄;胎热胎动;疮痈肿毒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小儿口疮,喝黄芩石膏汤

导语:  小儿口腔溃疡又称“口疮”,以口腔内出现黄白色溃疡、疼痛流涎,以及伴有拒食、烦躁、口臭、小便色黄、大便秘结、发热为特征。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年龄以2~4岁为多见。其原因以外感风热乘脾、脾胃积热上熏、阴虚虚火上浮为多见。其中,脾胃积热型是由于喂养不...
小儿口腔溃疡又称“口疮”,以口腔内出现黄白色溃疡、疼痛流涎,以及伴有拒食、烦躁、口臭、小便色黄、大便秘结、发热为特征。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年龄以2~4岁为多见。其原因以外感风热乘脾、脾胃积热上熏、阴虚虚火上浮为多见。其中,脾胃积热型是由于喂养不当,爱吃辛辣油腻之品,导致脾胃积热;或口腔不洁,秽毒侵入体内,致内外合邪,火热熏灼口舌而致。
推荐一个治疗脾胃积热型小儿口腔溃疡的方子:取黄芩5克、薄荷6克、栀子5克、石膏15克、甘草3克,水煎,每日两次分服。方中,黄芩性寒,归肺、脾二经,具有清热祛湿、泻火解毒之效;薄荷性辛凉,辛能发散,凉能清利,专于散热,为治咽喉、口齿诸病之要药;栀子性寒,归肺、胃经,具有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、泻火除烦的功效,常用于治口舌生疮、热病心烦等证;石膏性寒,归肺、胃经,可清热泻火、解渴生津,善于治疗脾胃火热之口舌生疮、牙痛等症状;甘草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。此方清热解毒,泻脾胃之火疗效显著。但要注意,本方不适宜素体亏虚、气阴不足的患儿,且本方不宜久服,以免损伤脾胃正气。
服药的同时,应注意患儿口腔外周皮肤卫生,颈项处可围上清洁毛巾,口中涎水流出及时擦干。饮食宜清淡,忌辛辣刺激、粗硬及过咸、过甜食物,也不要喝过烫的水。患儿注意休息,多饮水、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。

黄芩泡酒

[药物组成 黄芩20g 冰片2g
[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,凉血解毒止痛,治疗复发性口疮。
[用法用量使用时用棉签蘸药酒涂于口疮处,每日三四次。
[制备方法将上药研为粉,泡于100ml高浓度白酒中,一个月后即可使
[资料来源 《中国民间疗法》1998,(6):54
【性味与归经】
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胃[2]、大肠、小肠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
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,降血压。用于湿温、暑温胸闷呕恶,湿热痞满,泻痢,黄疸,肺热咳嗽,高热烦渴,血热吐衄,痈肿疮毒,胎动不安。
【使用注意】
本品苦寒伤胃,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。
【药物配伍】
《药对》:“山茱萸、龙骨为之使。恶葱实。畏丹砂、牡丹、藜芦。配柴胡,通调表里,和解少阳;配白术,清热安胎;配半夏,苦降辛开;配黄连,清热燥湿;配枳实、厚朴,消食和胃。
【鉴别用药】
黄芩分为枯芩与子芩。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,中空而枯,体轻主浮,善清上焦肺火,主治肺热咳嗽痰黄;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,体实而坚,质重主降,善泻大肠湿热,主治湿热泻痢腹痛


声明: 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配合处理!

原文地址: 紫背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于2024-04-26 11:13:36